1、皮帶秤安裝要求說明
ICS型配料皮帶秤用于物料計量和流量控制使用,為保證其計量的準確性要求皮帶秤運行平穩無震動,各輸料組件運轉靈活;同時皮帶秤在輸料時均勻承載,無偏載現象。因此特對配料皮帶秤和計量皮帶秤及計量組件的安裝作如下要求:
1.1 配料皮帶秤安裝要求
1.1.1 皮帶秤的環境要求
(1) 皮帶秤稱安裝時應遠離風力、雨天、暴曬的環境
(2) 皮帶秤稱安裝時應遠離有震動源、腐蝕性氣體、強磁場及大型電機設備干擾的場所
1.1.2 皮帶固定要求
(1) 皮帶秤在安裝時要求不得與主皮帶發生任何關系。
在安裝時皮帶秤應采用獨立的安裝支架或平臺,安裝支架或平臺必須穩固及水平。
(3) 皮帶秤安裝時應保證橫向和縱向水平。
(4) 皮帶秤電機必須與皮帶秤主體安裝在同一平臺上,嚴禁驅動電機采用獨立安裝支架,安裝時應確保驅動電機與皮帶秤主動滾筒傳動軸保持良好的同軸度。
(5) 當皮帶秤采用渦輪渦桿減速機時,在安裝時要求渦桿水平安裝,且在上端。
1.1.2 皮帶秤對供料設備的要求
(1) 當采用圓盤給料方式時,在圓盤卸料部應安裝受料器,受料器的出料咀及安裝應等同于拖拉式的下料咀的要求
(2) 當采用拖拉式給料時,下料咀要求處料高度可調同時最大調整高度應滿足對料流的堆積要求。同時出料咀出料面應做成沿料流方向的斜面形狀以便于大塊物料的排除。
(3) 當采用拖拉式給料時,出料咀上部應設計安裝閘板閥,以便于皮帶秤的檢修和調試。為保證皮帶稱計量運行的穩定性和精度,要求該閘板閥采用對開雙閘板,閘板嚙合線于皮帶稱輸料方向一致。閘板的最大開度不小于出料咀有效出料截面。
(4) 料倉上端入料口應設置分料柵板或柵格,其單位下料口徑不大于出料設備最小工作流量下的出料咀最小出料高度,以免發生料塊阻塞下料咀。
(5) 當設備工作環境溫度長期處于并點一下時,如果物料含水率足以使物料凍結成塊狀時,應該在料倉上采用取加熱措施。
1.1.3 皮帶秤的空間位置
皮帶秤在安裝時應滿足以下空間位置要求:
(1) 皮帶秤受料段縱向中心應與料倉下料料流中心線重合,料流自然堆積應均勻分布在皮帶秤受料段中心線兩側,且按料流方向距受料段前后沿各保持5cm的距離,料流堆積高度不漫料。
(2) 當采用圓盤供料方式時,圓盤卸料落差不大于200mm,同時圓盤不于稱體任何部位接觸。當皮帶秤沒有采用收料設備時,應現場制作簡易收料溜槽(該溜槽在安裝時不得與皮帶秤發生接觸)。圓盤供料時要求料流集中,料流沿皮帶秤送料方向斷面不大于200mm,料流在皮帶秤上的自然堆積前沿距受料段前沿各保持5cm的距離
(3) 當采用拖拉式給料方式時,下料咀不得與皮帶接觸,下端距皮帶保留5mm或是2~3倍正常物料直徑的距離。同時自然堆積的物料邊緣距皮帶邊緣兩側均距離部小于3cm的距離,當采用裙邊皮帶時物料自然堆積的斜面于裙邊的交線應低于裙邊上緣至少1cm的距離
(4) 皮帶秤下方距主皮帶高度不低于300mm,并安裝輸料溜槽保證料流均勻分布在主皮帶中心。
(5) 皮帶秤安裝適應預留適當的維修維護空間,以便于后期作業。
1.2 計量皮帶秤安裝要求
1.2.1 皮帶秤的環境要求
(1) 皮帶秤稱安裝時應遠離風力、雨天、暴曬的環境
(2) 皮帶秤稱安裝時應遠離有震動源、腐蝕性氣體、強磁場及大型電機設備干擾的場所
1.2.2 皮帶秤安裝處輸料機機架要求
(1) 稱體安裝部位的輸料機不得有伸縮,如接頭或是縱梁拼接等可能造成輸料機計量部伸縮現象的因素
(2) 整個稱重域內拖輥和輸送機機架應有足夠的剛度,以使域內拖輥間的相對撓曲不超過0.4mm
(3) 安裝稱體的輸料機傾角不大于18度。
1.2.3 皮帶秤安裝位置要求
(1) 皮帶秤應安裝在輸料機直線段
(2) 安裝處為輸料機的皮帶張力和張力變化最小的部位,最好安裝在靠近尾部的地點。當將稱體安裝在尾部時應距離裝料點不小于5~9米,同時距離點料板不得小于3~5個拖輥間距。
(3) 當稱體必須安裝在凹形皮帶附近時,則應保證稱安裝在輸送機直線段并確保整個裝料處稱的前后至少個有四個拖輥于皮帶緊密接觸。
(4) 當稱體必須安裝在凸弧形曲線附近時,應確保裝料點和稱之間的皮帶在垂直方向不應有弧形,弧形段必須在稱量段拖輥之外6米或是5倍拖輥間距的地方。
(5) 當安裝皮帶秤的輸料皮帶上有移動卸料器時,應遵守“(3)”的要求,同時確保皮帶始終皮帶運行時器中心線和秤體中心線重合。
(6) 為保證稱體計量準確,輸料機上應只有一個裝料點。
(7) 為保證計量精度,輸料機輸送料量應在20~120%Qmax范圍內。
1.2.4 皮帶秤安裝對輸料皮帶的要求
(1) 所有長度超過12米的皮帶輸送機均應加裝恒定的張力或是拉緊裝置
(2) 若長度小于12米的皮帶輸送機易受外部環境影響或是輸送機上載荷不穩定,也應加裝恒定的張力或是拉緊裝置
(3) 皮帶運行在輸料機機架的縱向中心,無跑偏現象
1.2.5 皮帶秤安裝對輸料皮帶拖輥的要求
(1) 拖輥的徑向跳動、呈拖高度、槽型角的公差應在國標允許范圍內。
(2) 程量系統選用的托輥和皮帶輸送機原有的托輥尺寸必須相同槽型角必須相同。
(3) 使用電子皮帶稱時,拖輥槽型角最好為20度。并用樣板將稱重域內拖輥槽型角進行調整,使之間隙不超過0.5mm。
(4) 用于輸料機皮帶中心導向的托輥,可安裝在距稱重段8個拖輥間距的地方。
1.3 傳感器及計量輥的安裝要求
一般情況下該系列秤重儀表配用2~4個秤重傳感器,計量拖輥通過安裝組件安裝在傳感器或計量稱架上。安裝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3.1 傳感器安裝
(1) 計量采用兩個傳感器時,兩個傳感器承載點要求在同一水平面。
(2) 計量采用兩個傳感器時,兩個傳感器承載點聯線要求與滾筒軸線平行
(3) 計量采用單個傳感器以懸掛方式進行計量時,要求該傳感器處于稱體中心線上并垂直安裝
(4) 當計量采用兩個以上傳感器時,除滿足上述三條的相關要求外還要滿足所有計量傳感器稱載點處于同一平面同時該平面于稱體輸料平面平行。
(5) 計量傳感器量程和應大于皮帶秤輸料最大流量下計量段物料重量的120%,同時使用多支傳感器時個傳感器量稱應相同,性能指標一致。
(6) 計量用傳感器為徑向承載型(如拉式、壓式、柱式、輪輔式、橋式等)時,安裝后和使用中應保證傳感器縱向軸心和水平面秤垂直狀態,同時僅承受計量皮帶秤垂直載荷
(7) 計量用傳感器為剪切承載型(如懸臂梁式、箱式等)時,安裝后和使用中應保證傳感器承載面和水平面平行無傾斜現象,同時僅承受計量皮帶秤垂直載荷。
(8) 傳感器在安裝時應采用高強螺栓,并安裝牢固無蠕動。
(9) 傳感器安裝完后應妥善保管其合格證
(10)滿足傳感器技術指標中對環境的其他要求
1.3.2 配料皮帶稱重托輥的安裝要求
(1) 計量拖輥應滿足處于計量段進出拖輥的中間,軸向中心線和以上兩拖輥中心線均平行于傳動滾筒軸向中心線。
(2) 計量拖輥應平行于進出計量段的兩個拖輥,同時徑向中心與皮帶秤中心線重合。
(3) 計量拖輥安裝時應高出進出拖輥2mm.
(4) 計量拖輥應無軸向和徑向的竄動和震動。
1.3.3:計量皮帶稱重托輥的安裝要求
(1) 計量皮帶秤計量拖輥和進出機量稱的首位托輥以計量稱眼輸料方向中心為中心等間距分布。
(2) 計量拖輥槽型中心與輸料機其他拖輥槽型中心重合。
(3) 計量域拖輥應高出輸送機其它托輥6mm.
(4) 計量拖輥應安裝牢固無傾斜。
(5) 使用電子皮帶稱時,拖輥槽型角最好為20度。并用樣板將稱重域內拖輥槽型角進行調整,使之間隙不超過0.5mm。
1.4 測速器件的安裝要求
該儀表可連接多種形式的測速傳感器,如增量型光柵編碼器、托輥式測速傳感器、小車實測速傳感器。但對于不同類型的計量稱體,從便于安裝角度考慮有所區別:配料皮帶秤應采用增量型光柵編碼器,計量皮帶秤應采用后兩種類型。因此安裝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1.4 .1 配料皮帶秤測速器件的安裝
(1)應安裝在從動滾筒上,嚴禁安狀態主動滾筒上
(2)安裝時應進行必要的防磕防砸裝置且便于檢查、拆卸維修
(3)安裝時必須保證編碼器和安裝滾筒輸出周的同軸度
(4)編碼器和被測滾筒輸出軸采用柔性連接,并保證同步靈活旋轉
(5)安裝時應考慮到皮帶漲緊對連接的同軸度的影響,安裝架應方便調整,或做成同步移動型安裝架
1.4 .2 計量皮帶秤小車式測速器件的安裝
計量皮帶秤測速器件的安裝應遵循就近安裝、運行無跳動、長期運行無粘臟的原則,以便于后期的施工和維護保養以及保證測量精度。
(1)測速小車應安裝在回程皮帶上面
(2)測速小車測速輪應于檢測點皮帶緊密接觸并同不靈活轉動
(3)安裝后測速小車兩側速輪于皮帶交點連線應垂直于皮帶縱向中心線,同時交點連線的中心線和皮帶縱向中心線在垂直面上平行
(4)安裝后測速小車兩側速輪于皮帶交點連線應于水平面平行
(5)安裝位置處皮帶無弧形變形和傾斜的位置
(6)安裝位置處皮帶無下垂
(7)安裝位置皮帶無跳動,或調動量較小不會造成測速小車脫離皮帶
(8)安裝時嚴禁減小車安裝在平拖輥上方
(9)安裝位置處要求皮帶應清潔,環境清潔無重粉塵。如不滿足上述條件應在上游位置加裝測量面清掃裝置和防降塵裝置
1.4 .3 計量皮帶秤滾筒式測速器件的安裝
計量皮帶秤測速器件的安裝應遵循就近安裝、運行無跳動、長期運行無粘臟的原則,以便于后期的施工和維護保養以及保證測量精度。
(1)測速滾筒應安裝在回程皮帶下面
(2)測速滾筒應于檢測點皮帶緊密接觸并同不靈活轉動
(3)安裝后測速滾筒于皮帶交線應垂直于皮帶縱向中心線,同時交點連線的中心線和皮帶縱向中心線在垂直面上平行
(4)安裝后測速滾筒于皮帶交線應于水平面平行
(5)安裝位置處要求皮帶應清潔。如不滿足上述條件應在上游位置加裝測量面清掃裝置
(6)測速滾筒應安裝牢固并易于拆卸
(7)測速滾筒于配用的測速元件的安裝滿足光柵編碼器的安裝要求
1.5 布線及接線盒的安裝
正確的布線和接線盒的安裝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統的抗干擾性。在現場布線施工時應遵循以下要求:
(1)線盒應安裝在無振動、無強電磁干擾、防水防塵無結露的環境下。
(2)線盒應安裝牢固和易拆卸,同時方便接線和維護。
(3)現場布線應采用采取防砸、抗拉處理裝置,同時穿線管盒橋架應安裝在固定體上。
(4)布線時信號信不要和動力電源電纜放在同一橋架內,同時要遠離強電磁干擾
(5)現場采用屏蔽電纜單端接低方式接線。
(6)當屏蔽電纜需要聯接時,應確??煽柯摻雍推帘?。
(7)現場布線盡量采用多芯軟線,線徑不小于0.5m2。當信號傳輸距離在100~200米之間時可采用6線制接線方式;當信號傳輸距離在200~2000米之間時應采用信號變送器以電流信號方式傳輸。
(8)遵循其他相關國家儀表布線規范
2、儀表送電及校表說明
2.1校表前檢查及準備
儀表再送電前應檢查系統供電電源是否符合要求、接線是否正確,只有在正確的前提下放可送電。同時在儀表校表制前應認真檢查計量皮帶秤、傳感器、接線盒、布線是否滿足要求,只有在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放可保證調校后的儀表計量準確穩定。
為保證調校的準確性,應采用標準砝碼或是標準鏈碼進行調校。當使用標準砝碼進行調校時,應準備電子秤最大量程60%以上的標準砝碼。當使用測力儀進行校驗時要求同上。
2.2儀表的初始化
當完成儀表的校表檢查后就可進行儀表的初始化設置。儀表的初始化包括靜態稱重計量參數初始化和測速參數初始化。
2.2.1靜態稱重計量參數初始化
主要針對以下參數根據選用的傳感器參數和功能需要進行正確的設置,其他參數保持出廠值。
2.2.2速度參數初始化
主要針對以下參數根據選用的側速傳感器參數和功能需要進行正確的設置,其他參數保持出廠值。
2.3儀表的調校
當完成儀表的初始化設置后就可進行儀表的調校。儀表的調校主要完成稱體運行狀態調試、儀表的靜態稱重線性標定、變速皮帶速度修正、動態計量修正。
2.3.1稱體運行狀態調試
在完成稱體的正確安裝后,進行儀表計量調校前首先進行稱體的調校。
計量皮帶秤:主要是檢查皮帶在額定負載下拖輥間皮帶的下垂變形,要求下垂變形量小于3cm.
配料皮帶秤:皮帶漲緊度的調整:計量域靜態下額定負載下皮帶下垂小于15mm
皮帶跑偏的調整
(1)要求皮帶在稱體中心線上運行無跑偏現象
清掃器的調整
(2)要求上清掃器緊密工作在滾筒的下半周,且在皮帶中心皮帶運行時清掃器不振動。
皮帶漲緊度
(3)在計量域全程均勻施加傳感器標稱量稱的鏈碼,然后調整皮帶使得此段皮帶的最大下垂度在小于2cm的范圍內
2.3.2 儀表的靜態稱重線性標定
校秤過程:
1 修正系數初始化
在進行調校時之前應保證: 參數設置為0, 設置值為 1.000,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校秤過程。
2 零點調校
(1) 空轉皮帶:在空秤狀態下,以生產速度運行皮帶稱10min(配料皮帶秤)或3~5圈(計量皮帶秤)。
(2) 記號靜態重量中間值的皮帶位置:在此期間觀察皮帶秤儀表的靜態重量顯示值(G)并作對靜態重量處于變化的中間值對應的皮帶位置進行記號。
(3) 靜態校整:當記號的皮帶位置運行到計量段時停止皮帶運行,觀察儀表靜態重量的顯示,當儀表顯示數值穩定后,將儀表顯示值記錄并寫入到 :in-A 零點調校值中,然后確認。修改后再次返回到顯示狀態下,此時顯示應為零。因為時動態計量,即使不為零也可,但顯示值不的超出傳感器量稱的0.02%。將該值作為靜態校準的零點進行紀錄。
3 加載標準砝碼進
在儀表顯示狀態下,將稱重傳感器滿量程和60%以上的砝碼平穩對稱的加載到計量輥上(桿桿式力學皮帶秤)或是平均平穩對稱的加到稱重托輥上(直壓式力學皮帶秤),當儀表顯示穩定后記錄儀表顯示值。
4 參數修正
退出儀表顯示狀態進入到參數顯示狀態,選擇參數 ,用加載砝碼的重量值除以儀表的顯示值和零點值的差值,將計算值寫入到該參數中并保存。
退出參數狀態返回到顯示狀態,此時儀表顯示與實際加在砝碼重量相符或差值不超出傳感器量稱的0.02%。
5 撤除砝碼
當完成1~4步工作后,校表結束撤除砝碼,砝碼撤除后儀表顯示恢復成零或是不超出傳感器量稱的0.02%即可。如果顯示范圍超出或是砝碼撤除過程中沒有線性,則對系統進行檢查然后重復1~4步工作。
校準過程:
1 首先對上述參數進行初始化
2 顯示校準
(1) 空轉皮帶:在空秤狀態下,以生產速度運行皮帶稱10min(配料皮帶秤)或3~5圈(計量皮帶秤)。
(2) 用標準速度測試儀或時使用計算方式獲取皮帶的真實速度(M/S),并進行紀錄。數據獲取時,要采集10次的測量值,然后去掉極值后進行均值運算,將該值作為真值進行記錄。如果時才用計算方式時,測量的長度不低于30米。
(3) 將儀表顯示切換到速度顯示狀態(P),觀察顯示值。當顯示值顯示穩定后進行紀錄。
(4) 用(速度真值/顯示值)* 作為修正值存入到 中
(5) 返回到顯示狀態
(6) 如果是定速皮帶,將真值存入到 中
2.4.儀表的動態標定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就可進行儀表的動態標定了。動態標定有如下內容:動態稱重計量參數的初始化、動態零點修正、動態滿度修正。
2.4.1動態稱重計量參數的初始化
主要針對以下參數根據選用的傳感器參數和功能需要進行正確的設置,其他參數保持出廠值。
2.4.2累計量零點標定值
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可進行累計量零點標定值的標定。
(1) 將儀表顯示切換到累計量顯示狀態
(2) 在皮帶上作一個記號,用來表示起始位置;同時在機架上作以參照位置
(3) 空轉皮帶:在空秤狀態下,以生產速度運行皮帶稱10min(配料皮帶秤)或3~5圈(計量皮帶秤)。
(4) 當完成皮帶的預運行后開始進行累計運行:當起始記號運行到參照位置時,按下清零鍵同時開始進行計時
(5) 皮帶運行十圈(配料皮帶稱)/三圈(計量皮帶稱)時停止計時同時停止皮帶運行。
(6) 紀錄運行校準時間(*.*秒)和顯示的累計量
(7) 用顯示的累計量/運行時間并存入到 。
(8) 返回到顯示狀態,請零累計值再次運行相同時間的皮帶,并計算累計值和相同時間內按最大標稱流量計算的累計值的比值,如果比值小于0.02%,則進入到動態滿度修正,如果比值大于該值從新修正(可改變校準時間)
2.4.3累計量滿度標定值修正
當完成以上幾步工作后,可進入累計量的滿度修正。皮帶秤的累計量滿度修正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修正:標準鏈碼修正、實物修正以及循環碼修正方式(特別指出:本儀表不要采用掛碼方式校準)。進行校正前應首先正確分析稱體的各種參數以及力學傳遞方式,并依據此選擇適當的校驗方式。只有正確的選擇校驗方式才能獲得準確的校驗結果。
2.4.3.1分析稱體的相關參數及力學傳遞方式
在進行皮帶秤的累計滿度修正前應對下列稱體參數進行分析
(1) 力學傳遞方式是直壓式還是杠桿式
(2) 計量域長度
(3) 計量傳感器標稱量稱的和值
(4) 計量傳感器過負載值
(5) 計量傳感器的凈載荷
(6) 皮帶輸料速度
2.4.3.2校準方式的選擇
校驗方式的選擇取決于皮帶稱力學傳遞方式,不同的力學傳遞方式對應不同的校驗方式:
直壓式傳遞方式可采用:標準鏈碼校驗方式、實物校驗方式、循環鏈碼方式
杠桿式傳遞方式可采用:實物校驗方式、循環鏈碼方式
2.4.3.3校驗工具參數的確定
校驗工具參數的確定應遵照10.4.3.1分析稱體的相關參數及力學傳遞方式的(2)~(6)項來進行確定,同時對于不同的校驗方式進行具體的確定。
(一)標準鏈碼校驗方式:
(1) 確定鏈碼測長度:當系統為杠桿式力學傳遞時應確保鏈碼長度等于測量域長度;對于直壓式長度可選擇在秤體長度和測量域之間,當然等于測量域最好。
(2) 鏈碼的重量:鏈碼重量的確定應滿足“(鏈碼的重量+計量傳感器的凈載荷)/(計量傳感器標稱量稱的和值*計量傳感器過負載值)”的值在0.6~1之間?;蚴前吹韧谡Ia的流量核算重量。
(3) 鏈碼節距:
(二):實物校驗方式:
實物校驗方式時可采用實際物料進行校驗,也可采用模擬實物來進行校驗。如果現場具備實際物料校準條件盡量采用實際物料校驗,如不具備該條件則采用模擬實物來校驗。
(1)物料重量:物料不得少于最少累計量∑Qmin。最小累計量為20%的最大累計量。最大累計量∑Qmax的計算:(計量傳感器標稱量稱的和值-計量傳感器的凈載荷)*皮帶速度*一小時對應速度時間/計量域長度。例如:計量傳感器標稱量稱的和值=400KG,凈載荷=75KG,皮帶速度=1.25M/S,計量域長度=2.4M,則∑Qmax=(400-75)*1.25*3600/2.4=609.375T
∑Qmin=∑Qmax*20%=121T。
但在實際生產使用中工作流量遠小于該值,因此可以用工作中流量進行計算。對于計量皮帶秤時間為最少兩個皮帶周長時間;對于配料皮帶秤可用10~20個周長時間。
(2)流量控制:在定速皮帶情況下,可控制在生產流量;對于變速皮帶,可控制在使用最集中的速度下的流量和速度。
(3)校驗用物料精度:實物稱量精度應高于皮帶秤精度的3倍
2.4.3.4校驗
一般情況下,當靜態稱量和速度測量為一階線性關系且零點修正準確,皮帶漲緊程度適當時,該儀表的滿度不用修正。
(一)標準鏈碼校驗
(1) 儀表顯示切換到累計量顯示狀態
(2) 空轉皮帶:在空秤狀態下,以生產速度運行皮帶稱10min(配料皮帶秤)或3~5圈(計量皮帶秤)。
(3) 停止皮帶運行,將儀表顯示切換到靜態重量顯示狀態,并紀錄該值。
(4) 將標準鏈碼均勻對稱的放在稱量域上。并紀錄該值。理論上該值應該等于1/2的計量域上標準鏈碼的重量。
(5) 將顯示切換到累計量顯示狀態,啟動皮帶等到速度穩定
(6) 當皮帶記號運行到參照點時,將顯示累計量清零同時進行計時
(7) 當皮帶運行達到需用周長數時,停止皮帶和計時
(8) 觀察并紀錄儀表顯示的累計值并紀錄
(9) 計算實際累計量
(10)用實際累計量/顯示累計量,并將結果存入到 中。
(11)重復(5)~(9)項5次,并紀錄每次的顯示累計量和實際累計量
(12)進行誤差計算:(∑顯示累計量-∑實際累計量)/∑實際累計量*100%,如果誤差在0.2%為合格
(二)實物校驗方式:
(1)儀表顯示切換到累計量顯示狀態
(2)空轉皮帶:在空秤狀態下,以生產速度運行皮帶稱10min(配料皮帶秤)或3~5圈(計量皮帶秤)。
(3) 當皮帶記號運行到參照點時,將顯示累計量清零。同時投放并記錄物料。對于計量皮帶稱投放物料位置應在計量域后3~5個拖輥位置;配料皮帶秤應在計量域后2~3個拖輥位置。物料投放時不要造成皮帶的震動并且物料連續穩定。
(4) 所有物料流過計量域后,當皮帶運行達到整周長數時,停止皮帶
(5) 觀察并紀錄儀表顯示的累計值并紀錄
(6) 用實際累計量/顯示累計量,并將結果存入到 中。
(7) 重復(5)~(9)項5次,并紀錄每次的顯示累計量和實際累計量
(8) 進行誤差計算:(∑顯示累計量-∑實際累計量)/∑實際累計量*100%,如果誤差在0.2%為合格
注意:
(1) 在用實物進行校準時,物料不要多次運轉,且實物稱量精度應高于皮帶秤精度的3倍
(2) 物料應投放到拖輥中心上,不要出現偏載現象,否則會造成計量不準
(3) 當采用鏈碼模擬實物時,要求鏈碼投放連續且對皮帶五沖擊
(4) 當采用砝碼模擬實物時,要求法碼在計量域稱等間距分布,砝碼間無磕碰現象
(三)循環碼修正方式:
這種方式僅適用于配料皮帶秤,另外因為此法不適用于現場應用。用這種方式修正時操作等同于鏈碼修正。1、皮帶秤安裝要求說明
ICS型配料皮帶秤用于物料計量和流量控制使用,為保證其計量的準確性要求皮帶秤運行平穩無震動,各輸料組件運轉靈活;同時皮帶秤在輸料時均勻承載,無偏載現象。因此特對配料皮帶秤和計量皮帶秤及計量組件的安裝作如下要求:
1.1 配料皮帶秤安裝要求
1.1.1 皮帶秤的環境要求
(1) 皮帶秤稱安裝時應遠離風力、雨天、暴曬的環境
(2) 皮帶秤稱安裝時應遠離有震動源、腐蝕性氣體、強磁場及大型電機設備干擾的場所
1.1.2 皮帶固定要求
(1) 皮帶秤在安裝時要求不得與主皮帶發生任何關系。
在安裝時皮帶秤應采用獨立的安裝支架或平臺,安裝支架或平臺必須穩固及水平。
(3) 皮帶秤安裝時應保證橫向和縱向水平。
(4) 皮帶秤電機必須與皮帶秤主體安裝在同一平臺上,嚴禁驅動電機采用獨立安裝支架,安裝時應確保驅動電機與皮帶秤主動滾筒傳動軸保持良好的同軸度。
(5) 當皮帶秤采用渦輪渦桿減速機時,在安裝時要求渦桿水平安裝,且在上端。
1.1.2 皮帶秤對供料設備的要求
(1) 當采用圓盤給料方式時,在圓盤卸料部應安裝受料器,受料器的出料咀及安裝應等同于拖拉式的下料咀的要求
(2) 當采用拖拉式給料時,下料咀要求處料高度可調同時最大調整高度應滿足對料流的堆積要求。同時出料咀出料面應做成沿料流方向的斜面形狀以便于大塊物料的排除。
(3) 當采用拖拉式給料時,出料咀上部應設計安裝閘板閥,以便于皮帶秤的檢修和調試。為保證皮帶稱計量運行的穩定性和精度,要求該閘板閥采用對開雙閘板,閘板嚙合線于皮帶稱輸料方向一致。閘板的最大開度不小于出料咀有效出料截面。
(4) 料倉上端入料口應設置分料柵板或柵格,其單位下料口徑不大于出料設備最小工作流量下的出料咀最小出料高度,以免發生料塊阻塞下料咀。
(5) 當設備工作環境溫度長期處于并點一下時,如果物料含水率足以使物料凍結成塊狀時,應該在料倉上采用取加熱措施。
1.1.3 皮帶秤的空間位置
皮帶秤在安裝時應滿足以下空間位置要求:
(1) 皮帶秤受料段縱向中心應與料倉下料料流中心線重合,料流自然堆積應均勻分布在皮帶秤受料段中心線兩側,且按料流方向距受料段前后沿各保持5cm的距離,料流堆積高度不漫料。
(2) 當采用圓盤供料方式時,圓盤卸料落差不大于200mm,同時圓盤不于稱體任何部位接觸。當皮帶秤沒有采用收料設備時,應現場制作簡易收料溜槽(該溜槽在安裝時不得與皮帶秤發生接觸)。圓盤供料時要求料流集中,料流沿皮帶秤送料方向斷面不大于200mm,料流在皮帶秤上的自然堆積前沿距受料段前沿各保持5cm的距離
(3) 當采用拖拉式給料方式時,下料咀不得與皮帶接觸,下端距皮帶保留5mm或是2~3倍正常物料直徑的距離。同時自然堆積的物料邊緣距皮帶邊緣兩側均距離部小于3cm的距離,當采用裙邊皮帶時物料自然堆積的斜面于裙邊的交線應低于裙邊上緣至少1cm的距離
(4) 皮帶秤下方距主皮帶高度不低于300mm,并安裝輸料溜槽保證料流均勻分布在主皮帶中心。
(5) 皮帶秤安裝適應預留適當的維修維護空間,以便于后期作業。
1.2 計量皮帶秤安裝要求
1.2.1 皮帶秤的環境要求
(1) 皮帶秤稱安裝時應遠離風力、雨天、暴曬的環境
(2) 皮帶秤稱安裝時應遠離有震動源、腐蝕性氣體、強磁場及大型電機設備干擾的場所
1.2.2 皮帶秤安裝處輸料機機架要求
(1) 稱體安裝部位的輸料機不得有伸縮,如接頭或是縱梁拼接等可能造成輸料機計量部伸縮現象的因素
(2) 整個稱重域內拖輥和輸送機機架應有足夠的剛度,以使域內拖輥間的相對撓曲不超過0.4mm
(3) 安裝稱體的輸料機傾角不大于18度。
1.2.3 皮帶秤安裝位置要求
(1) 皮帶秤應安裝在輸料機直線段
(2) 安裝處為輸料機的皮帶張力和張力變化最小的部位,最好安裝在靠近尾部的地點。當將稱體安裝在尾部時應距離裝料點不小于5~9米,同時距離點料板不得小于3~5個拖輥間距。
(3) 當稱體必須安裝在凹形皮帶附近時,則應保證稱安裝在輸送機直線段并確保整個裝料處稱的前后至少個有四個拖輥于皮帶緊密接觸。
(4) 當稱體必須安裝在凸弧形曲線附近時,應確保裝料點和稱之間的皮帶在垂直方向不應有弧形,弧形段必須在稱量段拖輥之外6米或是5倍拖輥間距的地方。
(5) 當安裝皮帶秤的輸料皮帶上有移動卸料器時,應遵守“(3)”的要求,同時確保皮帶始終皮帶運行時器中心線和秤體中心線重合。
(6) 為保證稱體計量準確,輸料機上應只有一個裝料點。
(7) 為保證計量精度,輸料機輸送料量應在20~120%Qmax范圍內。
1.2.4 皮帶秤安裝對輸料皮帶的要求
(1) 所有長度超過12米的皮帶輸送機均應加裝恒定的張力或是拉緊裝置
(2) 若長度小于12米的皮帶輸送機易受外部環境影響或是輸送機上載荷不穩定,也應加裝恒定的張力或是拉緊裝置
(3) 皮帶運行在輸料機機架的縱向中心,無跑偏現象
1.2.5 皮帶秤安裝對輸料皮帶拖輥的要求
(1) 拖輥的徑向跳動、呈拖高度、槽型角的公差應在國標允許范圍內。
(2) 程量系統選用的托輥和皮帶輸送機原有的托輥尺寸必須相同槽型角必須相同。
(3) 使用電子皮帶稱時,拖輥槽型角最好為20度。并用樣板將稱重域內拖輥槽型角進行調整,使之間隙不超過0.5mm。
(4) 用于輸料機皮帶中心導向的托輥,可安裝在距稱重段8個拖輥間距的地方。
1.3 傳感器及計量輥的安裝要求
一般情況下該系列秤重儀表配用2~4個秤重傳感器,計量拖輥通過安裝組件安裝在傳感器或計量稱架上。安裝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3.1 傳感器安裝
(1) 計量采用兩個傳感器時,兩個傳感器承載點要求在同一水平面。
(2) 計量采用兩個傳感器時,兩個傳感器承載點聯線要求與滾筒軸線平行
(3) 計量采用單個傳感器以懸掛方式進行計量時,要求該傳感器處于稱體中心線上并垂直安裝
(4) 當計量采用兩個以上傳感器時,除滿足上述三條的相關要求外還要滿足所有計量傳感器稱載點處于同一平面同時該平面于稱體輸料平面平行。
(5) 計量傳感器量程和應大于皮帶秤輸料最大流量下計量段物料重量的120%,同時使用多支傳感器時個傳感器量稱應相同,性能指標一致。
(6) 計量用傳感器為徑向承載型(如拉式、壓式、柱式、輪輔式、橋式等)時,安裝后和使用中應保證傳感器縱向軸心和水平面秤垂直狀態,同時僅承受計量皮帶秤垂直載荷
(7) 計量用傳感器為剪切承載型(如懸臂梁式、箱式等)時,安裝后和使用中應保證傳感器承載面和水平面平行無傾斜現象,同時僅承受計量皮帶秤垂直載荷。
(8) 傳感器在安裝時應采用高強螺栓,并安裝牢固無蠕動。
(9) 傳感器安裝完后應妥善保管其合格證
(10)滿足傳感器技術指標中對環境的其他要求
1.3.2 配料皮帶稱重托輥的安裝要求
(1) 計量拖輥應滿足處于計量段進出拖輥的中間,軸向中心線和以上兩拖輥中心線均平行于傳動滾筒軸向中心線。
(2) 計量拖輥應平行于進出計量段的兩個拖輥,同時徑向中心與皮帶秤中心線重合。
(3) 計量拖輥安裝時應高出進出拖輥2mm.
(4) 計量拖輥應無軸向和徑向的竄動和震動。
1.3.3:計量皮帶稱重托輥的安裝要求
(1) 計量皮帶秤計量拖輥和進出機量稱的首位托輥以計量稱眼輸料方向中心為中心等間距分布。
(2) 計量拖輥槽型中心與輸料機其他拖輥槽型中心重合。
(3) 計量域拖輥應高出輸送機其它托輥6mm.
(4) 計量拖輥應安裝牢固無傾斜。
(5) 使用電子皮帶稱時,拖輥槽型角最好為20度。并用樣板將稱重域內拖輥槽型角進行調整,使之間隙不超過0.5mm。
1.4 測速器件的安裝要求
該儀表可連接多種形式的測速傳感器,如增量型光柵編碼器、托輥式測速傳感器、小車實測速傳感器。但對于不同類型的計量稱體,從便于安裝角度考慮有所區別:配料皮帶秤應采用增量型光柵編碼器,計量皮帶秤應采用后兩種類型。因此安裝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1.4 .1 配料皮帶秤測速器件的安裝
(1)應安裝在從動滾筒上,嚴禁安狀態主動滾筒上
(2)安裝時應進行必要的防磕防砸裝置且便于檢查、拆卸維修
(3)安裝時必須保證編碼器和安裝滾筒輸出周的同軸度
(4)編碼器和被測滾筒輸出軸采用柔性連接,并保證同步靈活旋轉
(5)安裝時應考慮到皮帶漲緊對連接的同軸度的影響,安裝架應方便調整,或做成同步移動型安裝架
1.4 .2 計量皮帶秤小車式測速器件的安裝
計量皮帶秤測速器件的安裝應遵循就近安裝、運行無跳動、長期運行無粘臟的原則,以便于后期的施工和維護保養以及保證測量精度。
(1)測速小車應安裝在回程皮帶上面
(2)測速小車測速輪應于檢測點皮帶緊密接觸并同不靈活轉動
(3)安裝后測速小車兩側速輪于皮帶交點連線應垂直于皮帶縱向中心線,同時交點連線的中心線和皮帶縱向中心線在垂直面上平行
(4)安裝后測速小車兩側速輪于皮帶交點連線應于水平面平行
(5)安裝位置處皮帶無弧形變形和傾斜的位置
(6)安裝位置處皮帶無下垂
(7)安裝位置皮帶無跳動,或調動量較小不會造成測速小車脫離皮帶
(8)安裝時嚴禁減小車安裝在平拖輥上方
(9)安裝位置處要求皮帶應清潔,環境清潔無重粉塵。如不滿足上述條件應在上游位置加裝測量面清掃裝置和防降塵裝置
1.4 .3 計量皮帶秤滾筒式測速器件的安裝
計量皮帶秤測速器件的安裝應遵循就近安裝、運行無跳動、長期運行無粘臟的原則,以便于后期的施工和維護保養以及保證測量精度。
(1)測速滾筒應安裝在回程皮帶下面
(2)測速滾筒應于檢測點皮帶緊密接觸并同不靈活轉動
(3)安裝后測速滾筒于皮帶交線應垂直于皮帶縱向中心線,同時交點連線的中心線和皮帶縱向中心線在垂直面上平行
(4)安裝后測速滾筒于皮帶交線應于水平面平行
(5)安裝位置處要求皮帶應清潔。如不滿足上述條件應在上游位置加裝測量面清掃裝置
(6)測速滾筒應安裝牢固并易于拆卸
(7)測速滾筒于配用的測速元件的安裝滿足光柵編碼器的安裝要求
1.5 布線及接線盒的安裝
正確的布線和接線盒的安裝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統的抗干擾性。在現場布線施工時應遵循以下要求:
(1)線盒應安裝在無振動、無強電磁干擾、防水防塵無結露的環境下。
(2)線盒應安裝牢固和易拆卸,同時方便接線和維護。
(3)現場布線應采用采取防砸、抗拉處理裝置,同時穿線管盒橋架應安裝在固定體上。
(4)布線時信號信不要和動力電源電纜放在同一橋架內,同時要遠離強電磁干擾
(5)現場采用屏蔽電纜單端接低方式接線。
(6)當屏蔽電纜需要聯接時,應確??煽柯摻雍推帘?。
(7)現場布線盡量采用多芯軟線,線徑不小于0.5m2。當信號傳輸距離在100~200米之間時可采用6線制接線方式;當信號傳輸距離在200~2000米之間時應采用信號變送器以電流信號方式傳輸。
(8)遵循其他相關國家儀表布線規范
2、儀表送電及校表說明
2.1校表前檢查及準備
儀表再送電前應檢查系統供電電源是否符合要求、接線是否正確,只有在正確的前提下放可送電。同時在儀表校表制前應認真檢查計量皮帶秤、傳感器、接線盒、布線是否滿足要求,只有在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放可保證調校后的儀表計量準確穩定。
為保證調校的準確性,應采用標準砝碼或是標準鏈碼進行調校。當使用標準砝碼進行調校時,應準備電子秤最大量程60%以上的標準砝碼。當使用測力儀進行校驗時要求同上。
2.2儀表的初始化
當完成儀表的校表檢查后就可進行儀表的初始化設置。儀表的初始化包括靜態稱重計量參數初始化和測速參數初始化。
2.2.1靜態稱重計量參數初始化
主要針對以下參數根據選用的傳感器參數和功能需要進行正確的設置,其他參數保持出廠值。
2.2.2速度參數初始化
主要針對以下參數根據選用的側速傳感器參數和功能需要進行正確的設置,其他參數保持出廠值。
2.3儀表的調校
當完成儀表的初始化設置后就可進行儀表的調校。儀表的調校主要完成稱體運行狀態調試、儀表的靜態稱重線性標定、變速皮帶速度修正、動態計量修正。
2.3.1稱體運行狀態調試
在完成稱體的正確安裝后,進行儀表計量調校前首先進行稱體的調校。
計量皮帶秤:主要是檢查皮帶在額定負載下拖輥間皮帶的下垂變形,要求下垂變形量小于3cm.
配料皮帶秤:皮帶漲緊度的調整:計量域靜態下額定負載下皮帶下垂小于15mm
皮帶跑偏的調整
(1)要求皮帶在稱體中心線上運行無跑偏現象
清掃器的調整
(2)要求上清掃器緊密工作在滾筒的下半周,且在皮帶中心皮帶運行時清掃器不振動。
皮帶漲緊度
(3)在計量域全程均勻施加傳感器標稱量稱的鏈碼,然后調整皮帶使得此段皮帶的最大下垂度在小于2cm的范圍內
2.3.2 儀表的靜態稱重線性標定
校秤過程:
1 修正系數初始化
在進行調校時之前應保證: 參數設置為0, 設置值為 1.000,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校秤過程。
2 零點調校
(1) 空轉皮帶:在空秤狀態下,以生產速度運行皮帶稱10min(配料皮帶秤)或3~5圈(計量皮帶秤)。
(2) 記號靜態重量中間值的皮帶位置:在此期間觀察皮帶秤儀表的靜態重量顯示值(G)并作對靜態重量處于變化的中間值對應的皮帶位置進行記號。
(3) 靜態校整:當記號的皮帶位置運行到計量段時停止皮帶運行,觀察儀表靜態重量的顯示,當儀表顯示數值穩定后,將儀表顯示值記錄并寫入到 :in-A 零點調校值中,然后確認。修改后再次返回到顯示狀態下,此時顯示應為零。因為時動態計量,即使不為零也可,但顯示值不的超出傳感器量稱的0.02%。將該值作為靜態校準的零點進行紀錄。
3 加載標準砝碼進
在儀表顯示狀態下,將稱重傳感器滿量程和60%以上的砝碼平穩對稱的加載到計量輥上(桿桿式力學皮帶秤)或是平均平穩對稱的加到稱重托輥上(直壓式力學皮帶秤),當儀表顯示穩定后記錄儀表顯示值。
4 參數修正
退出儀表顯示狀態進入到參數顯示狀態,選擇參數 ,用加載砝碼的重量值除以儀表的顯示值和零點值的差值,將計算值寫入到該參數中并保存。
退出參數狀態返回到顯示狀態,此時儀表顯示與實際加在砝碼重量相符或差值不超出傳感器量稱的0.02%。
5 撤除砝碼
當完成1~4步工作后,校表結束撤除砝碼,砝碼撤除后儀表顯示恢復成零或是不超出傳感器量稱的0.02%即可。如果顯示范圍超出或是砝碼撤除過程中沒有線性,則對系統進行檢查然后重復1~4步工作。
校準過程:
1 首先對上述參數進行初始化
2 顯示校準
(1) 空轉皮帶:在空秤狀態下,以生產速度運行皮帶稱10min(配料皮帶秤)或3~5圈(計量皮帶秤)。
(2) 用標準速度測試儀或時使用計算方式獲取皮帶的真實速度(M/S),并進行紀錄。數據獲取時,要采集10次的測量值,然后去掉極值后進行均值運算,將該值作為真值進行記錄。如果時才用計算方式時,測量的長度不低于30米。
(3) 將儀表顯示切換到速度顯示狀態(P),觀察顯示值。當顯示值顯示穩定后進行紀錄。
(4) 用(速度真值/顯示值)* 作為修正值存入到 中
(5) 返回到顯示狀態
(6) 如果是定速皮帶,將真值存入到 中
2.4.儀表的動態標定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就可進行儀表的動態標定了。動態標定有如下內容:動態稱重計量參數的初始化、動態零點修正、動態滿度修正。
2.4.1動態稱重計量參數的初始化
主要針對以下參數根據選用的傳感器參數和功能需要進行正確的設置,其他參數保持出廠值。
2.4.2累計量零點標定值
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可進行累計量零點標定值的標定。
(1) 將儀表顯示切換到累計量顯示狀態
(2) 在皮帶上作一個記號,用來表示起始位置;同時在機架上作以參照位置
(3) 空轉皮帶:在空秤狀態下,以生產速度運行皮帶稱10min(配料皮帶秤)或3~5圈(計量皮帶秤)。
(4) 當完成皮帶的預運行后開始進行累計運行:當起始記號運行到參照位置時,按下清零鍵同時開始進行計時
(5) 皮帶運行十圈(配料皮帶稱)/三圈(計量皮帶稱)時停止計時同時停止皮帶運行。
(6) 紀錄運行校準時間(*.*秒)和顯示的累計量
(7) 用顯示的累計量/運行時間并存入到 。
(8) 返回到顯示狀態,請零累計值再次運行相同時間的皮帶,并計算累計值和相同時間內按最大標稱流量計算的累計值的比值,如果比值小于0.02%,則進入到動態滿度修正,如果比值大于該值從新修正(可改變校準時間)
2.4.3累計量滿度標定值修正
當完成以上幾步工作后,可進入累計量的滿度修正。皮帶秤的累計量滿度修正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修正:標準鏈碼修正、實物修正以及循環碼修正方式(特別指出:本儀表不要采用掛碼方式校準)。進行校正前應首先正確分析稱體的各種參數以及力學傳遞方式,并依據此選擇適當的校驗方式。只有正確的選擇校驗方式才能獲得準確的校驗結果。
2.4.3.1分析稱體的相關參數及力學傳遞方式
在進行皮帶秤的累計滿度修正前應對下列稱體參數進行分析
(1) 力學傳遞方式是直壓式還是杠桿式
(2) 計量域長度
(3) 計量傳感器標稱量稱的和值
(4) 計量傳感器過負載值
(5) 計量傳感器的凈載荷
(6) 皮帶輸料速度
2.4.3.2校準方式的選擇
校驗方式的選擇取決于皮帶稱力學傳遞方式,不同的力學傳遞方式對應不同的校驗方式:
直壓式傳遞方式可采用:標準鏈碼校驗方式、實物校驗方式、循環鏈碼方式
杠桿式傳遞方式可采用:實物校驗方式、循環鏈碼方式
2.4.3.3校驗工具參數的確定
校驗工具參數的確定應遵照10.4.3.1分析稱體的相關參數及力學傳遞方式的(2)~(6)項來進行確定,同時對于不同的校驗方式進行具體的確定。
(一)標準鏈碼校驗方式:
(1) 確定鏈碼測長度:當系統為杠桿式力學傳遞時應確保鏈碼長度等于測量域長度;對于直壓式長度可選擇在秤體長度和測量域之間,當然等于測量域最好。
(2) 鏈碼的重量:鏈碼重量的確定應滿足“(鏈碼的重量+計量傳感器的凈載荷)/(計量傳感器標稱量稱的和值*計量傳感器過負載值)”的值在0.6~1之間?;蚴前吹韧谡Ia的流量核算重量。
(3) 鏈碼節距:
(二):實物校驗方式:
實物校驗方式時可采用實際物料進行校驗,也可采用模擬實物來進行校驗。如果現場具備實際物料校準條件盡量采用實際物料校驗,如不具備該條件則采用模擬實物來校驗。
(1)物料重量:物料不得少于最少累計量∑Qmin。最小累計量為20%的最大累計量。最大累計量∑Qmax的計算:(計量傳感器標稱量稱的和值-計量傳感器的凈載荷)*皮帶速度*一小時對應速度時間/計量域長度。例如:計量傳感器標稱量稱的和值=400KG,凈載荷=75KG,皮帶速度=1.25M/S,計量域長度=2.4M,則∑Qmax=(400-75)*1.25*3600/2.4=609.375T
∑Qmin=∑Qmax*20%=121T。
但在實際生產使用中工作流量遠小于該值,因此可以用工作中流量進行計算。對于計量皮帶秤時間為最少兩個皮帶周長時間;對于配料皮帶秤可用10~20個周長時間。
(2)流量控制:在定速皮帶情況下,可控制在生產流量;對于變速皮帶,可控制在使用最集中的速度下的流量和速度。
(3)校驗用物料精度:實物稱量精度應高于皮帶秤精度的3倍
2.4.3.4校驗
一般情況下,當靜態稱量和速度測量為一階線性關系且零點修正準確,皮帶漲緊程度適當時,該儀表的滿度不用修正。
(一)標準鏈碼校驗
(1) 儀表顯示切換到累計量顯示狀態
(2) 空轉皮帶:在空秤狀態下,以生產速度運行皮帶稱10min(配料皮帶秤)或3~5圈(計量皮帶秤)。
(3) 停止皮帶運行,將儀表顯示切換到靜態重量顯示狀態,并紀錄該值。
(4) 將標準鏈碼均勻對稱的放在稱量域上。并紀錄該值。理論上該值應該等于1/2的計量域上標準鏈碼的重量。
(5) 將顯示切換到累計量顯示狀態,啟動皮帶等到速度穩定
(6) 當皮帶記號運行到參照點時,將顯示累計量清零同時進行計時
(7) 當皮帶運行達到需用周長數時,停止皮帶和計時
(8) 觀察并紀錄儀表顯示的累計值并紀錄
(9) 計算實際累計量
(10)用實際累計量/顯示累計量,并將結果存入到 中。
(11)重復(5)~(9)項5次,并紀錄每次的顯示累計量和實際累計量
(12)進行誤差計算:(∑顯示累計量-∑實際累計量)/∑實際累計量*100%,如果誤差在0.2%為合格
(二)實物校驗方式:
(1)儀表顯示切換到累計量顯示狀態
(2)空轉皮帶:在空秤狀態下,以生產速度運行皮帶稱10min(配料皮帶秤)或3~5圈(計量皮帶秤)。
(3) 當皮帶記號運行到參照點時,將顯示累計量清零。同時投放并記錄物料。對于計量皮帶稱投放物料位置應在計量域后3~5個拖輥位置;配料皮帶秤應在計量域后2~3個拖輥位置。物料投放時不要造成皮帶的震動并且物料連續穩定。
(4) 所有物料流過計量域后,當皮帶運行達到整周長數時,停止皮帶
(5) 觀察并紀錄儀表顯示的累計值并紀錄
(6) 用實際累計量/顯示累計量,并將結果存入到 中。
(7) 重復(5)~(9)項5次,并紀錄每次的顯示累計量和實際累計量
(8) 進行誤差計算:(∑顯示累計量-∑實際累計量)/∑實際累計量*100%,如果誤差在0.2%為合格
注意:
(1) 在用實物進行校準時,物料不要多次運轉,且實物稱量精度應高于皮帶秤精度的3倍
(2) 物料應投放到拖輥中心上,不要出現偏載現象,否則會造成計量不準
(3) 當采用鏈碼模擬實物時,要求鏈碼投放連續且對皮帶五沖擊
(4) 當采用砝碼模擬實物時,要求法碼在計量域稱等間距分布,砝碼間無磕碰現象
(三)循環碼修正方式:
這種方式僅適用于配料皮帶秤,另外因為此法不適用于現場應用。用這種方式修正時操作等同于鏈碼修正。
